生物资讯

凝血四项|生化指标

2024-11-01 40

凝血四项生化指标是评估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参数,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门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这些指标对于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预防术中大出血以及监测抗凝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6386597143779272913900953.png

1.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以及钙离子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它是临床抗凝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

正常值范围:一般为11.0~14.0秒(不同实验室可能略有差异),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秒以上才视为异常。

临床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国际尺度化比值)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峻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2.  活化部门凝血活酶时间(APTT)

活化部门凝血活酶时间是目前临床上常常反映内源凝血系统凝血活性的一种敏感筛选试验。

正常值范围:一般为23.0~37.0秒(不同实验室可能略有差异),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秒以上才视为异常。

临床意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卓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3.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时间是指在血浆中加入尺度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正常值围:一般为16~18秒(不同实验室可能略有差异),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秒以上才视为异常。

临床意义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卓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TT的延长说明纤溶亢进,测定的是加入尺度化凝血酶后纤维蛋白的形成时间,所以在低(无)纤维蛋白原症、DIC以及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SLE和肝脏疾病等)时泛起延长。


 4.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也是血液凝固因子的其中一种。


在线客服

关闭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