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0 (IL-10)|ELISA指标
2024-09-03 279
白细胞介素10 (IL-10),也被称为人类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SIF),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在人类中,白细胞介素10是由IL10基因编码的。IL-10信号通过两个IL10同源二聚体与一个由两个IL-10受体-1和两个IL-10受体-2蛋白组成的异源四聚体受体复合物传递。下游通过JAK1和Tyk2分别磷酸化IL-10受体1+IL-10受体2的胞质尾端来诱导STAT3信号传递。
IL10通过活化的巨噬细胞来抑制炎症因子如TNF、IL-6、IL-1的表达。
IL-10是一种具有重要免疫调节功能的多效细胞因子,主要由抗原呈递细胞如活化的 T 细胞、单核细胞、B 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IL10可以影响免疫系统中许多细胞类型的活动。
IL-10与各种癌症如伯基特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增殖和抗凋亡活性相关。
功能性IL-10R复合物是由两个配体结合亚单位(IL-10R-α或IL-10R1)和两个辅助信号亚单位(IL-10R-β或IL-10R2)组成的四聚体。IL-10与IL-10R1胞外结构域的结合可激活与IL-10R1和IL-10R2组成性相关的受体JAK1和TYK2的磷酸化。然后,这些激酶磷酸化IL-10R1链细胞内结构域上的特异性酪氨酸残基(Y446和Y496)。一旦磷酸化,这些酪氨酸残基(及其侧翼肽序列)就充当潜在转录因子STAT3的临时对接位点。STAT3通过其SH2结构域与这些位点结合,然后由受体相关JAK磷酸化酪氨酸。然后,它同型二聚体和易位到细胞核,在那里它与各种IL-10反应基因的启动子中的SBE(STAT结合元件)以高亲和力结合。STAT3的组成性活性形式增加抗凋亡和细胞周期进展基因的转录,如BCLXL、Cyclin-D1、Cyclin-D2、Cyclin-D3和Cyclin-A、Pim1、c-Myc和p19(INK4D)。
IL-10信号通路
IL-10还激活了另一个主要的存活途径,该途径由PI3K及其下游底物p70S6K和Akt/PKB组成。虽然IL-10的抗炎作用不是通过PI3K介导的,但IL-10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存活或诱导肥大细胞增殖的能力取决于PI3K的激活。
IL-10还干扰p38/MAPK(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的激活电位,该通路是激活TNF(肿瘤坏死因子)翻译所必需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TTP对TNF mRNA具有强大的不稳定活性,而不施加翻译控制。最近被证明具有TNF-ARE结合能力的两种RNA结合蛋白是TiaR和Tia1。IL-10靶向MAPK/SAPK信号的详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IL-10生物学功能
IL-10是一种具有重要免疫调节功能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它参与免疫系统中多种类型细胞的活动。
在急性感染期间,DC在识别病原体模式后会产生促炎信号。同时,识别病原体模式和/或受促炎症信号刺激的NK细胞进一步增强炎症。在这种促炎症的情况下,DC可以促进清除感染的抗病毒T细胞反应。DC、T细胞和NK细胞的激活也会导致免疫调节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以平衡炎症。在这种情况下,IL-10的表达控制着免疫病理学,一旦病原体被清除,就会导致炎症和T细胞反应的解决。
在持续感染期间,病毒利用DC产生的IL-10耗尽抗病毒T细胞。DC产生的高水平IL-10抑制了它们的抗原呈递能力,导致T细胞活化效率低下。慢性抗原的存在进一步耗尽T细胞并诱导IL-10的产生。因此,T细胞对病毒抗原具有“耐受性”,感染持续存在。为了确定慢性和潜在感染,该病毒产生有利于抗炎反应的病毒IL-10同系物。
在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髓样细胞中产生巨细胞病毒编码的IL-10(cmvIL-10)和潜伏相关巨细胞病毒编码的IL-10(LAcmvIL-10),并损害其功能。cmvIL-10诱导DC、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hIL-10,损害DC分化,并促进巨噬细胞的M2极化。
cmvIL-10还促进DC和单核细胞产生hIL-10,并损害单核细胞的呈递能力。IL-10病毒同系物在髓样细胞中诱导人IL-10产生,从而导致其抗原呈递细胞(APC)功能受损。这反过来可能会限制抗CMV T细胞的反应,并促进IL-10+T细胞的发育。APC功能受损允许慢性感染,而IL-10+T细胞允许潜伏感染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