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讯

蛋白酪氨酸激酶2(PTK2)|ELISA指标

2024-08-26 258

蛋白酪氨酸激酶2(PTK2),也被称为粘着斑激酶(FAK),是一种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的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这种激酶在细胞激活、粘附、迁移以及增殖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也具有显著影响。以下是对PTK2(FAK)的详细解析:

基本信息

产品名称:蛋白酪氨酸激酶2(PTK2)/粘着斑激酶(FAK)

类型: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

编码基因:PTK2

分子量:约125kDa

6386026046032808069767032.png

结构特征

PTK2(FAK)由N端FERM结构域、激酶域和C端结构域组成。

N端FERM结构域:由三个子结构域F1、F2和F3组成,形成一个三叶草结构,介导蛋白-脂质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激酶域:位于中心,与其他酪氨酸激酶具有高度同源性,是催化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关键区域。

C端结构域:由FAT和PRRs两个结构域组成,参与多种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功能作用

1. 细胞粘附与迁移:PTK2(FAK)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粘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参与调节细胞迁移和侵袭。它通过整合素(Integrin)和其他细胞表面受体的信号传导途径被激活,进而促进细胞骨架的重塑和细胞运动。

2. 信号转导:PTK2(FAK)是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能够响应多种细胞外刺激,如生长因子、激素和细胞外基质成分。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PTK2(FAK)能够激活多条信号通路,如MAPK、PI3K/Akt等,进而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3. 肿瘤相关功能:PTK2(FAK)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转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抑制PTK2(FAK)的活性可以降低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因此,PTK2(FAK)被认为是抗癌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



在线客服

关闭
在线客服